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

时间:2019-03-27 22:50:30 | 作者:学霸

【篇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曰:“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何为“和而不同”,何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际中能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而不同”追求内在和谐统一,而不是表面上的相同。今天,“和而不同”更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法则。

君子总是与人相协调,并不盲目地附和别人;小人一但见到别人成功就一窝蜂随波逐流。美国开发西部的早期,形成了淘金热,人们都想借此发财。史密斯也是如此,但他不像别人一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结果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而他却大发一笔。他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去淘金这是“不同”。加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成为富翁是他应有的回报。

君子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小人强求一致,往往造成矛盾冲突。一个乐队,想要奏出美妙的音乐,需要多种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乐交汇在一起形成美妙的交响乐。反之,如果只有一种乐器,那单调乏味的声音可想而知。生物分雌雄,动物分公母,人类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一个性别,无法交媾,无法造就新的生命,那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黑色。我们的世界本来就该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美丽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和局面呢?”答案就是“不同”。只有在“和”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同繁荣。我们要通过接触、交流、对话来达到共识,以达到“和”。

我们所生活的该是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更是一个以“和而不同”的社会。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个人要发展,人民要幸福,国家要富强,世界要和,这一切要需要“和而不同”。

【篇二:我看“和”与“同”】

一棹碧涛游尽了春水路,看那蜻蜓立上小荷尖角。我想,七月流火过后,该有金菊傲霜;西风卷帘时,该为疏窗梅影,年年如此,领略四时胜景,不同的风情却是和谐化于宇宙运动之中。那么人也是这样吗?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圣人发出感慨。“和”,是一种扭转,建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可各抒己见,却不会因意见相左而不择手段的打压对方。“同”是一种状态,是群体中的人整齐划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本质上相同,不会有思想的碰撞火花。

当我站在“和”与“同”的立场上,看先秦谐子的种种交锋,的确体味到了“和”之绚烂。礼崩乐坏,各家开出“救世良方”,儒、墨、道、法,阴阳等或用神奇精僻的寓言、诙谐深刻的故事,谨慎严密的辩答宣传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思维是不同的,行为也是不同的,却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充满书卷意味的、高雅的思想变革时代。何曾听过为推行自己主张而杀害他派人士的诸子?他们的争论,不会使阴谋诡计,血刃相加,是极风雅的。而看看那些自古乱政之人,本质为“同”,他们的出发点为“利”,他们的手段为阴毒之术,这便成了“不和”。?往小说,是各集团斗争;往大说,埋下社稷覆灭的隐患。“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面对同而不和的小人,无怪乎屈子如此叹恨。

面对“和”与“同”,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选择错误之路,沉沦腐化?

这便源于思维的局限性,我所说的局限性并非行为处事的不变通,是眼光不够高远,是心志不够纯熟,这集中表现为思考的狭隘。君子不同而和,源于他们广博。每一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不会拘泥于自己的观点,会发现、讨论、多层次多角度的审视论证,在坚持“主心骨”的同时吸收吸纳,使自己趋于完美,由此也不会引发血腥相斗。小人不和而同,正是思考狭隘,在追求、探寻事理之时,必然会有冲突,面对不同意见,“同”的小人思考方式是一致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事物的答案一定是他们所认为的,他们无法考虑其它答案的合理性,由此便兵戎相见。

“和而不同”是社会的追求,在这个大氛围下,人们不仅会越趋明智,社会也会越趋美好。而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出发论证事物,这样我们便能接受“不同”,做到“和”了。

【篇三:谈“和而不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一个西方寓言对此作了阐释。“一群身上长刺的豪猪聚在一起过冬,离得太远会失去温暖。挨的太近彼此的刺又会扎着对方,只有在不相互伤害的前提下互相趋近,才既能保持群体的温度,又避免相互相刺伤。”而这个合适的距离,其实说的正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

和而不同意味着平心静气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接纳对方的观点。“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大哲卢梭如是说。由于各种原因,朋友间难免会出现争论。这时就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也就是说,要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朋友,朋友不听也就算了,不要再说,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朋友数,斯疏矣。”朋友之间一味强求一致,“同而不和”,只能招致侮辱。

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精诚合作。也许会有人说:“道不同,不相与谋”,人们的出发点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怎么可能有合作的基础呢?但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和而不同,精诚合作的典型:他们一个是自学成才的“泥腿子”,一个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高材生;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一个以三民主义为原则;一个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一个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努力。但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两位英雄各率领部队密切合作,共同打击进犯的日寇,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亡的凯歌。即便在内战期间,两人虽各为其主,都不幸被对方打伤,却依然彼此惦念。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同样为改变中国现状而奋斗的共同信念,使两人结下了跨越阶级的革命友谊。

和而不同意味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万物的气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吕不韦博览群书,汲取百家之长作《吕氏春秋》,终为后人称赞;董仲舒儒、道、墨三家之精华,终成一代硕儒。一个人只有和而不同,广泛地接受各种观点,并吸取其合理内核,才能达到人生中至高的层次。一个社会若是一味求同,则一定会损害多元文化的发展。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使中国思想万马齐喑;新文化运动中的盲目西化和全盘否定儒家思想的倾向,都对和谐文化的共生和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时至今日,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大到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对于现代人依然有着清晰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建立一个和谐多元的世界,和谐多元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篇四:依傍失去自我,理智造就人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观之,拒绝盲从、明辨是非,让理智之花绽放是我们人生必备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时代,我们早已成为了三无、三不之人――无情、无礼、无志、不懂、不读、不知。我们总希望得到历史文化精华的浸润,得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但总有一些时代的庸俗垃圾冲撞我们的人生。于是,我们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同流合污、失去原则,更迷失了自我,荒废了人生!

经济学中常以“羊群效应”来解释市场失灵时的盲目性,这也许是人盲从的本质。当有一只羊躁动不安、离开原地,其它的羊也会不假思索的紧张起来。无论这只羊去往的地方是否有狼或许别的地方有更肥沃的牧草,这些羊都不会改变方向。就算不远处有一处屠宰场也不会有一只勇敢的羊径直走开。同样,鸭也是如此。赶鸭人从来不需为每一只鸭绑上绳索。每一只鸭都不会无故离开群队。人作为群居动物,其盲从本因亦同。但如果这个时代是“疯子为瞎子指路”的时代,那真是人性的悲哀。

或许,无尽的盲从能使人性获得“短暂的春天”,那下一处季节轮回又在哪个角落?依傍失去自我、盲从荒废人生,让我们用理智救赎身隐穴崖的我们。

曾国藩说:“人云亦云,非真我也,恶之。”学会理智、辨清是非,辨清航向。J·K罗琳从小认为自己唯一的事情就是写小说。但在种种因素下,她放弃了原本的航向,她盲目地附和家人,最终失去自我。不过在遭遇丈夫与事业的双重打击下,她辨清了航向,找寻到自己最初的本心。她成功创下了纪录,书写出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系列书。同一时代的邓小平爷爷,在人民纠结于中国是走社还是走资,在人民反对他的新政时,他以他高远眼光看到了时代的曙光,不走苏联的社会主义,不走美国的资本主义,中国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韩寒说过:“抛弃盲从,活出自我,才是真正的人生。”学会理智,让我们活出自己的人生。唐太宗时期,正是千百年一遇的“盛唐时期,”当然,这背后也少了不唐太宗的忠臣――魏征的功劳。在别人都近乎谄言,好言奉主之际,他选择做皇帝的镜子。用他理智的人性奉劝唐太宗治国齐家;用他独有的方式征服他人,也征服了自己,活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

无论是风靡丛世界的J·K罗琳,还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共同繁荣的邓小平爷爷,亦或是演绎自己人生的魏征,他们都没有在人性的缺陷、时代的悬崖中依傍而失去自我。他们用他们的理智真正地造就了自己的人生。他们皆是孔子所言中的君子。拒绝盲从、明辨是非,人生需要如此。

君子和而不同,让我擦亮双眼、独立思考,理智前行,真正做到同流而不合污!

【篇五:和而不同,异中见己】

自古以来,君子与小人之辨从未停息,孔子曾在《论语》中谈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待任何事情,君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相反地,小人却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在当下,“小人”以和盛行,而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君子之不同”。

不可否认,小人以“同”行天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确实是起到了保全自我之功效。但是,这种跟随众流的见解最后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湮没,不为人所知,更何况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下,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而创新便是“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活在世,倘若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是一味地依附于他人。那么他终将输得一败涂地,哪怕他曾屹立于巅峰之上,《为奴十二载》中曾有这样一句话:“人应该生活,而非仅仅为了生存而活着”。对待任何事情,小人从未有过自己独立的见解,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活,可想而知,他的人生不会有风云变幻般的多彩,更不会有波涛汹涌般的雄壮,只是如一滩死水般沉寂。

因而,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需要的应是如同君子一般“和而不同”的观念意识,而“不同”却绝非完全“鹤立鸡群”,真正的“不同”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在每一件事上多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不是盲目依附于他人,而是多听一听自己内心的选择,君子将“不同”内化于心,将“和”外现于形,在与周围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下,君子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并未随周围人的改变而改变,相较于他人的见解,君子更信自己的思考,和而不同,异中求己,这或许是对君子最好的阐释。

然而,在这个思想扁平化的社会之中,“小人”的日渐增长发人深省,为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他们可以不讲原则;为求安保一生,他们随波逐流,选择缄默。爱因斯坦曾说:“这世界不会被那些作恶多端的人毁灭,而是被冷眼旁观,选择保持缄默的人毁灭,”诚然可见,心灵的枯寂与沉默是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纵然,一个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可能会给几个家庭带来深远的影响,但倘若这些人群越发壮大那么我们又谈何用创新驱动发展?这所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于几个家庭。

“和而不同”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思考,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

【篇六:同而不合非理也】

无论是古代还是如今,社会上不乏善长于随口附和他人的人。此类人云亦云之徒。表面上胸襟坦荡、落落大方且深得他人好感,实际上背后充斥着满腹的不愉快。孔子就说:“小人同而不和。”

同而不和的此种为人处事是极度没有道理性可言的。对于一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是会思想的苇草。当其抛却初之纯真、开始假惺惺逢场作戏时,他就像傀儡娃娃一般失去了自我。即使通过曲意逢迎博得众人好感,他也只是一个悲哀的小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蓄意迎合他国的主张等意味着这个国家背后的落寞;说严重一点的话,国家的名义近乎名存实亡而临近崩溃的边缘。它将面对的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掌声亦或是众鄙夷者嗤之以鼻的嘘声。所以说,同而不和非理也。

反之,个人交往与社会生活也好,国家之间的外交也好。和而不同,方为上策。何哉?首先,孔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他认为:君子之间都坚守心中自我的准绳,他们不求与他人完全一致,而是独立思考;虽然彼此各异,但他们可以融洽且和谐地相处。纵观当今社会,这个观点不也适用吗?若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讲求原则,静观世事而各自所获,当其表达自己观点时,只要符合道德伦理等,皆可为他君接受。纵有毫厘或千里之差,亦无大碍。而我们这样的中学生,更应心似赤日照千里,从小过分察言观色、盲目随从附和只会使自己迈向谷底深渊,用尽心思、心力交瘁却仍难得志。

和而不同难道也仅仅如此?不是。民族、国家间可以说更加重要了。其次,民族国家是需要骨气与尊严的。一个有血有肉、生气焕发的民族要坚守自我,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也是如此。这种自我可以解释为一种自信,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或者说大了乃一股浩然正气。各国、各民族间本着涵养的心态,让思想的伟大结晶进行交流及“碰撞”。这些文化的不同表现了各种文化的特异性,让人类文明的星宿在黑而广的宇宙里熠熠生辉。当然,各国、各民族间借此便能实现“和”的境界,此乃所谓之“和而不同”。

再次,同而不和对历史对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只会阻碍,和而不同却能使人类文明如南山不老松般万古长青、蓬筚生辉。古代的朝廷里,不少的小人之官互相摒弃自我,讨好上级、人云亦云。诸葛亮曾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说,在小人权盛之时,国家必将陷入四面楚歌,因为同而不和会导致整个风气的恶化。会激发更加尖锐的矛盾冲突。同而不和的丑态,正如东施效颦,亦似邯郸学步,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丑态洋相百出。故,和而不同才能促进时代向前进军。

当然了,和而不同并不要求必须不同。更不是固步自封,本是一种在包涵、原则重重关系下实现的最高境界。

同而不和,固非理也;和而不同,方为大同!

【篇七:和兮同兮奈若何】

《论语·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即为和谐、融合。同,即为追随大流、盲目附合。可见,在和与同的关系上,我们应效仿的是和而不同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心态,更应被我们所学习。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和而不同都应成为立身处世之准,和谐稳定之基。

和而不同,除了是儒家所推崇的核心思想,时至今日也是其不可代替的普世价值。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能更加便捷地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并且与之融洽和谐地相处。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干扰。这样,我们往往会湮没于大流之中,缺乏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所以,和而不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享受和的快乐与融洽之时,也应坚持自己独立思考,有个人的见解。

和而不同应成为个人处事之准。陈寅恪曾大力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在人际交往本身已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这种环境中,和而不同的推广显得愈发艰难。但回溯历史,那些名仕隐者们或许能给我们以启迪。蔺相如与廉颇之和,相辅相成,才有了赵国的强大。嵇康不与士大夫同流,卓尔不群,才有流传千古的慷慨悲歌。诚然,和而不同在为人处事上,给我们带来了宽容的胸襟与摆脱大流的动力。想信以和而不同为准绳,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以汲取百家之长,汇个人之见。

然而,与此相悖的是同而不和。“同”只是表面上的平静,其本质却是不和的争端。如《论语》所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往往烦于思考,只想寻求快捷的道路去得到名利。此时,追随着众人的想法无疑是最保险的做法。随大流也罢,可小人多为图名求利,此则要求他们用尽手段,最终造成了不和的局面。于现实来看,这种谋私利,烦思索的态度只能将社会变得单一。因为一群只知应势附合没有独立思想的民众是愚笨的,一个不懂得运用理性批判分析的社会是可怕的。

因此,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构建多元和谐的社会。通过“和”,我们构建起社会的构架。近年兴起的微公益等活动,使“和”似乎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可倘若人人都发出同样的声音,社会就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和而不同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和谐,又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才能使社会趋于多元化。显然,和而不同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进步腾飞的基石。

和而不同是包容,是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而不同是卓越,是遗世独立的风采;和而不同是多元,是求同存异的更迭。于个人,它是处事之准绳;于社会、国家,它是稳定的基础。而这些,正是和与同两者在和而不同时独有的光彩!

【篇八:和而不同,其益无穷】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诚然,君子求和,小人苟同,一字之差,其方相近,其意远矣。

和者,琴瑟相协,光影相调也,强调个体的独立互异与整体的谐调统一;同者,随波逐流,和光同尘也,意在盲目附和,抛弃己见,只求一致。和与同,君子与小人,其深浅高下可立断矣。

和而不同,乃是君子之风;同而不和,却是小人行径。于己身言,若一味求同,就犹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但不能得其精髓,画其风采,反而迷失了自我,忘却了初衷,得不偿失。更有甚者,不辨正邪善恶,从恶如流,同流合污,成为鹰犬鹰犬走狗,抱憾此生。祝小兔说:“世界上所有的忧心忡忡都是指望别人,无奈是不能自己掌控,最好的解药就是把命运交给自己。”诚哉斯言!和谐之下,我们不能丧失自身的独立性,而更要做好掌舵命运的准备。如此即使不能成为孔子口中的道德高山,也会从和而不同中受益无穷。

然而,和而不同之利远胜于彼,同而不和之害亦莫止于此。好比百家争鸣,各放异彩。无论是汪洋恣肆的庄子,清净无为的老子,还是行侠仗义的墨子,虽各抒己见,各持一词,但却无不为天下苍生着想,也因此他们的思想才能在春秋战国的刀光剑影中碰撞得如此酣畅淋漓,缩放得如此绚烂迷人,给后世留下一曲曲绝唱。相反,秦始皇焚书坑儒,美其名曰统一思想,却受人诟病,留下骂名。由此可见,为国者当谨守和而不同之道,追求社会和谐之际不忘鼓励推陈出新。方可使社会创造的源泉涌流,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和而不同,于一国尚且重要若此,更何况于世界呢?它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的英明指导,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携手奋进的画面,是“彩虹国之梦”!若无和而不同,此番世界不知该是怎样的血雨腥风!

千年前的四字臻言不管是在思想、文化还是政治、经济;无论是于一人一家,还是一国一邦一世界,都有着无法估量的普世价值。然而老祖宗的思想精粹仍没少被糟蹋。末日论下的人心惶惶,谣言下的抢购食盐,盲目跟风的吸毒少年……这些都让我们扪心自问,国人的独立思想去哪了?批判精神又去哪了?鲍鹏山说:“一个没有异端的民族是要濒临灭亡的民族。”的确,我们需要,“和而不同”来为我们的民族注射一剂强心剂。

路遥说:“流动是河唯一的前途与出路。”其言在理,唯有和而不同,我们的人生才能谱就一曲不平凡的华章。

  •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